logo
  • ···
  • 手机端
  • ···
  • 官方商城
  • ···
  • 情怀车中心
  • ···
  • 专业车膜
  • ···
  • 加入我们
  • ···
popup_logo

即将打开“大家车”小程序

54

比亚迪是如何登顶的?

2023-01-30 · 浏览 1744

过年期间汽车圈爆出最大的一单新闻,我想莫过于掌舵了丰田汽车帝国14年之久的丰田章男,把社长之位交给现任雷克萨斯总裁佐藤恒治一事了吧?

长话短说,这波新老交替,或许不会像迪斯改变大众那样深刻,但肯定会一改丰田(章男)对新能源车嗤之以鼻的态度,丰田不会All in 新能源,但起码会加一把重注。

老实说,得知这件事后,我联想到的更多是比亚迪,一方面两者最近合作推出了bZ3纯电动车,丰田新班底有可能会进一步加深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人把比亚迪比作成丰田。

如果说丰田在上一个20年利用混合动力实现了如今的行业地位,那么比亚迪手握的新能源技术则很有可能撬动下一个20年。因此在我看来,比亚迪更像是新时代的“丰田”。

所以今天的正题,不是丰田如何转型,而是比亚迪是如何攀上高峰的。

第一点:快人一步众

所周知,2022年比亚迪首次摘得了国内乘用车销量的No.1,把霸榜多年的一汽-大众斩下马。但是你知道在这张成绩单的背后,到底是什么赋予了比亚迪如此大的动能呢?首先毫无疑问的是,潜心积累了多年的比亚迪在电池技术和DM-i混动技术方面,有自成一派的竞争优势。

从时间线来看,2020年搭载刀片电池的比亚迪汉,2021年搭载DM-i混动的秦Plus、宋Plus,2022年搭载e 3.0平台车型的海豚、元Plus EV等车型上市后,销量和口碑是一波接一波地起飞。

其实不难发现,比亚迪相对于竞争对手,它的新技术、新平台推出的时间节点都要优先于对手大半个身位,比如说DM-i技术发布时间是2021年1月11日,而吉利的雷神动力则是2021年10月31日,前者无疑抢尽了市场先机。

当然了,这都是明面上随处可见的现象,可支撑比亚迪销量的远不止牌面上的产品力。

第二点:自上而下的产业链闭环

回顾2022年,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汽车企业的产品交付,都饱受芯片短缺、电池涨价、疫情停产等负面因素困扰。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表示:“长安汽车前三季度损失掉量超60万辆,单车成本最高涨了3万元”。

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曾透露,理想4月停产了三周,这些都是去年行业普遍遭遇的现象。

但反观比亚迪,我们似乎很少听到该品牌有类似“发牢骚”的言论。

原因在于,比亚迪形成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闭环,核心零部件基本达到自研自产自供水平,除了我们熟悉的弗迪电池,比亚迪还成立了四家弗迪系企业,分别是弗迪视觉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弗迪动力有限公司、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别忘了还有举足轻重的比亚迪半导体公司。

业界罕见的产业布局纵深,使得比亚迪从电芯、MCU、IGBT芯片到三电系统、热管理再到传动、车身及至电池回收、充电设施等领域均有涉及。以比亚迪汉为例,它的动力系统核心部件已全部实现自供。

抛开运营成本、研发投入方面的考量,自己做自己的供应商的优势在于,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优先确保自己的供给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如果是外购的话,你还要和别人抢产能、抢配额,甚至是加价抢货。

另一方面,得益于比亚迪在产能规划方面提前做足了功课。根据公开资料,比亚迪在全国建有10大整车生产基地,总规划年产能超过460万辆,已经远超今年设下保底300万辆的销量要求。

而且除深圳坪山外,其他基地位于准一线及以下城市。分散布局产能,能极大避免“单点风险”,比如说疫情、极端天气导致工厂停摆的情况。从比亚迪的动作来看,它们正在进一步强化供应链本地一体化,聚焦于“整车 +零部件”产业链集群打造以节约成本。

所以不难看出,在疫情背景下,比亚迪垂直整合能力对产销爆发的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如果我们把视野拉伸出来,你会发现比亚迪真不仅仅是一家汽车主机厂那么简单,哪一天比亚迪宣布不造车了,转行成为华为那样的供应商角色,我也不会觉得奇怪,毕竟光是对外卖电池、芯片就能赚不少。

第三点:下沉市场助攻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比亚迪的供应链体系有你说得那么强,那为什么比亚迪还是供不应求呢?

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的核心不是“为什么比亚迪供不应求”,而是大量的消费者到底来自哪里?为什么他们可以随手订到车,以至于让比亚迪供不应求。

常理告诉我们,一、二线城市消费者肯定是担当起了新能源汽车消费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蔚来、小鹏、理想、特斯拉、问界销售地以二线及以上城市为主,占比分别为97%、90%、95%、95%、94%。

然而比亚迪的销量构成,却不是一回事。

以2022年11月数据为例,比亚迪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销量占比达30%以上,此外比亚迪几款热销车型在三线及以下城市销量占比,从30%增长到近40%。

这说明比亚迪的销量在各类城市分布更加均衡,且需求增量与下沉市场密切相关。

有分析认为,比亚迪凭借性价比,以及用车成本优势,大抢同级别燃油车市场蛋糕。

以比亚迪秦plus DM-i为例,其11.38万~15.28万元的售价,直接切入了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第一梯队的日产轩逸、大众朗逸等车型的价格带,要知道这类经济型汽车可是下沉市场的常青树。

第四点:经销网络密集布局

换一个角度,比亚迪销量爆发,离不开经销网络布局。在业内有一个说法,一个品牌销量的下限和上限,有很大程度取决于经销网点布局。

截至去年10月18日,比亚迪目前门店总数达2855家,排名第二,仅次于长安汽车。覆盖了全国31个省份,以及284座城市,构建了汽车行业第二的经销网络。(包含二网数据)

其中,去年1-9月比亚迪在典型车企中,门店净增数最多。门店净增360家,平均一天就新增1.3家门店。

此外,去年前三个季度,比亚迪扩店涉及范围较广,30个省份的196座城市均有门店增加。广东省、河南省、江苏省以及浙江省门店增加较多。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还喜欢在各省份的低线城市“广撒网”,颇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感觉。

对比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的门店数量在不同层级城市中都遥遥领先,且三、四线城市门店均多于一线城市,而其他品牌正好相反,高线城市门店多于低线城市。

比亚迪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比例约为45%,有近1200家。相比之下,中低端定位的新势力哪吒,下沉市场的门店数仅为300余家;而高端定位的蔚小理等,则均没有超过200家。

还记得上面说的,比亚迪的增量与下沉市场密切相关吗?这正得益于比亚迪在下沉市场布局大量门店的关系。

我觉得这就是,喜欢且买得到,和喜欢但买不到的根本差别。

上述就是比亚迪成功在2022年登顶的一些关键因素,但这只是冰山一角,远远不是全部,比亚迪这个大帝国的崛起,不是简单两三千字就能说明白的,你越挖掘它,就发现它越深不可测。

我倒是很期待2022年全年财报发布,比亚迪能在财务上带来怎样的新惊喜,对于比亚迪,大家今年会有什么预测或期待呢?不妨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比亚迪
汽车
城市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

精选评论(0)

所属分类
行业评论
310图文 · 141视频
所属矩阵
大家车观察
299图文 · 28视频
本文作者
李浩贤
146图文 · 0视频
最近发表
从C11看零跑盈利,为什么能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
5天前
40565
0
如何打好合资反击战?这就是大众给的标准答案
04-29
584
0
为了让车更好开,这件事它干了45年
03-27
28964
0
从C11看零跑盈利,为什么能成为第二家盈利的新势力?
01-07
22
0
买技术送车,它就是比亚迪烧掉540亿的成果?
2024-12-27
128
0
进入中国60年,除了汽车,丰田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2024-12-27
84279
0
爬上45度坡,需要具备什么“超能力”?
2024-12-24
62621
0
首家破百万辆的新势力,为什么会是理想?
2024-10-31
89677
0
被友商抹黑攻击,皆因产品太强?
2024-10-05
172541
0
新能源份额过半,混动理应回归?
2024-09-29
72632
0
查看更多
合作: bd@djcars.cn
电话:020-84138316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和平路1号良仓新造创意园1号仓
如有问题,欢迎告诉我们, 问题反馈
2015-2025广州朋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工信和信息化部 | 粤ICP16009880号 | 视频备案010828317059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