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或许很多人都未必知道宁德时代这家企业,但几天前随着宁德时代股价大涨,甚至连我的邻居阿婆都知道了这家企业。因为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数据显示,它的创始人曾毓群的身家在那天达到了478亿美元,首次超过了马云,仅以61多亿美元之差排在马化腾之后,更大幅超越曾经的香港首富李嘉诚。
股价难免起起落落,这榜单也在不断变化,但新能源行业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当下最受投资者追捧、最具想象空间的行业之一了。除了有国家意志的因素外,新能源车销量的不断上升也为相关股票的上涨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乘联会这周如期发布了6月份销量数据: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环比5月增长了14.7%,但国内狭义乘用车的总销量却环比下降了3.1%。就这么一个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了14%,也就是每售出100台乘用车之中,就有14台是新能源车。如果我没记错的话,4月份的渗透率才刚超过10%。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对新能源车销量变化最敏感的,当然是那些新能源车企了。进入下半年,他们的动作也都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了。
在小鹏汽车抢在蔚来和理想前面,成为港股“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后没几天,就正式推出了中期改款的小鹏G3i,起步售价仍为14.98万元不变,仍有460km和520km两种续航里程版本,但具体车型数量就精简为4款,入门版本仍是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说实话,这次G3i相比起旧款G3,主要的变化还是在外观设计方面,以及一些具体配置的调整,所以我估计G3i的销量基本也会维持在之前的水平。对小鹏来讲,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即将在四季度交付的P5。
虽说大家普遍预测,P5的起步价将在15万元左右,但具体售价以及配置到底会是怎样呢?一直被吊着胃口的感觉,真不太好受,毕竟消费者选车购车,价格始终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6月份Model Y在中国市场售出了11623辆,但特斯拉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前几天在特斯拉的中国官网上,Model Y后驱标准续航版悄无声息地“上架”开售了,补贴后售价为27.6万元,预计8月份开始交付。
相比起售价34.79万元的四驱长续航版,Model Y的入门门槛一下子被拉低了超过7万元,而付出的代价,只是减少了一个驱动电机,导致百公里加速时间增加了0.6秒,电池的变化导致NEDC续航里程降低至525km。
即便如此,依旧比Model 3售价为25.09万的后驱标准续航升级版的468km续航还多出57km。而且这款Model Y后驱标准续航版采用的是高级内饰配置,标配方向盘加热、后排座椅加热和高级音响系统,并标配了19寸轮圈。
所以这么算下来,Model Y标准续航版的性价比真的非常高了, 说不定会让不少原本想买Model 3的车主转而投奔Model Y去了。但我相信,产品“内斗”肯定不会是特斯拉想看到的局面。
所以我估计,随着芯片供应的逐步恢复正常,Model 3的价格或许还会有向下调整的可能。“早买早享受,迟买享折扣”,要不要继续做“等等党”,就见仁见智了。
但如果你有10万元左右预算,想买一款性价比高的纯电动车的话,那我就真的建议你不妨再等等了,因为比亚迪的“海豚”就要来了。
这台“海豚”其实就是之前上海车展上,比亚迪展出的那款惊艳了所有人的EA1。但当时由于内饰还处于保密状态,所以当时我们没法看到车内的样子。前几天,比亚迪终于正式发布了首组内饰设计官图。
虽说真实的做工和质感如何还不得而知,但至少从设计上看,确实摆脱了此前比亚迪的传统设计风格,让人耳目一新。
根据此前网上流出的信息,EA1是基于比亚迪最新的e3.0平台打造,同样搭载刀片电池,技术规格更高,性能上也会有更好的表现。不过考虑到车身尺寸和车型定位的问题,“海豚”在加速能力和续航能力上,肯定会低于目前的唐EV和汉EV,但500公里左右的续航能力应该是有可能的。
看着中国市场上的各种新能源车混得风生水起,世界各国的环保法规越来越严格,一些还未正式发力的车企就难免有点寝食难安了。
根据日本媒体报道,本田近期宣布将在年底前停止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Clarity Fuel Cell”。据统计,本田2020年全球445万辆的销量中,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总销量不到1%,其中FCV“Clarity”在日本及海外共售出240台,从2016年推出起计算,累计仅售出1900辆。
销量之所以如此惨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全球各地的加氢站数量仍十分稀少有关。毕竟相比之下,选择搭载锂电池的纯电动车路线,技术门槛更低,上下游配套也已经越来越成熟和完善,而氢能源目前还存在相当多技术难关等待突破。
不过虽然宣布停产Clarity,但本田仍表示将继续与美国通用汽车合作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并考虑推出新车型。不过随着本田的退出,现在就剩下丰田和现代仍坚持量产氢燃料电池车了。
氢燃料电池车到底何时才能开始大规模普及,估计车企自己也说不清,毕竟大量加氢站的建设,投入的资金就是天文数字,光靠车企本身是难以独立完成的。
可以预见,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纯电动车,乃至其他规模庞大的储能工程,锂电池都将是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我相信不管你炒不炒股,日后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生产电池的企业,他们的名字都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