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 ···
  • 手机端
  • ···
  • 官方商城
  • ···
  • 情怀车中心
  • ···
  • 专业车膜
  • ···
  • 加入我们
  • ···
popup_logo

即将打开“大家车”小程序

171

现代汽车的「氢能源」野心

2021-12-29 · 浏览 43278

每次聊到电动车相关的话题,底下都会有人评论说“氢能源才是最终出路”、“实现碳中和还得靠氢能源”、“电动车是伪环保”之类的言论。以至于一度让我怀疑咱们是否点错科技树了......

“如果氢能源真的那么好,为什么现在大放异彩的却是电动车呢”?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和我同样的疑问。

恰好现代汽车告诉我有一次国内首试NEXO氢燃料电池车的机会,借助这次契机,想和大家聊聊氢燃料电池车的方方面面及发展前景。

氢能源车好开吗?

这是现代汽车首次把他们的NEXO氢燃料电池车,带到中国内地的公开道路进行试驾,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太像电动车了!

从动力输出特性来讲,无论是动力请求的响应速度,电机发出的声音以及动力输出曲线,NEXO和一般的电动车基本没有区别,毕竟变的只是能源形式,不变的是两者均由电机负责驱动。

不过在底盘构造上,NEXO要明显比电动车复杂,NEXO的底盘由燃料电池、动力电池、驱动电机、3个储氢罐组成。其中储氢罐可以视为“油箱”,燃料电池可以视为“发电机”。

燃料(氢气)从储氢罐输出进入燃料电池的负极。另一边,空气中的氧气则由车前方“空气供给系统”过滤后注入“燃料电池堆”的正极,氢气和氧气在“燃料电池堆”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电能直接进入电机转化为驱动力。

因此,储氢罐的容量和燃料电池的功率,也直接影响NEXO的续航和动力表现。官方资料显示,NEXO搭载的3个碳纤维储氢罐容量为168L,CLTC工况续航为596Km;燃料电池功率135Kw,电机功率为120Kw,0-100加速时间为9.5秒。

另外,由于动力电池的存在,NEXO也是具备动能回收功能的,所以说NEXO开起来和一般电动车极其相似,但因为NEXO动力电池容量不大,其整备质量相比特斯拉Model Y要轻200Kg,所以开起来底盘又像是传统燃油车的感觉。

这辆车还有个好玩的“小彩蛋”。由于氢氧反应会生成水,所以NEXO还单独设计了“一键放水”功能,当车辆行驶一定里程就需要把水排空。当然,紧急情况下是可以直接饮用的。

关于车就介绍到这里。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现代要把NEXO带到中国来?

现代的氢能野望

今年8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批复同意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报送的城市群启动实施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

《通知》显示,4年示范期内,每个城市群最高可获得17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提出的明确奖励目标指向燃料价格、燃料汽车、关键零部件价格下降,车辆推广规模扩大,加氢站数量提升等。

据悉北京冬奥会还特意采购了140辆丰田Mirai,意图也是希望通过冬奥会的舞台,将氢燃料的概念更多地普及出去。

以上被认为是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大利好。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进程中,政策始终是强大推手,就好像电动车国家也是大力扶持了十年才有今天的规模和成绩,氢燃料电池车也不例外。

所以,现代汽车在这个节点把NEXO带来中国的完全是政策导向。

毫无疑问,纯电动车将会是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主流技术路线,但没人说纯电和氢能源只能二选一,留给燃料电池汽车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市场仍然巨大;而中国快速发展的氢能产业链仍然有着多处空白:围绕制氢、储运氢、加氢和燃料电池系统技术,均有待持续的进步空间。

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氢能源产业链有一系列深远布局的现代汽车集团,在中国迎来了大展拳脚(赚钱)的机会。

早在2019年12月,广东省政府与现代汽车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2021年初,现代汽车集团与广州市广州开发区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成立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并于3月在广州开发区正式开工建设“HTWO广州”,由现代汽车集团100%持股,预计到2030年总投资将达到85亿元人民币,年产量预计为6500套。这是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建立的首个海外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

2021年12月,现代汽车集团与广州恒运集团签订了氢燃料电池SUV NEXO中国版的意向购买协议,广州恒运集团计划购买现代汽车首款符合中国法规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NEXO。官方表示,此次签订NEXO意向购买协议,旨在推动氢能、氢燃料电池车在中国的示范应用,并为未来普及奠定基础。

现代引进氢能源技术、产品的背后都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对于要赶在2040年实现氢能愿景的现代汽车集团来说,中国这片广大的市场毫无疑问是极其重要的推手。

制约因素有哪些

既然氢能源说得那么好,为什么不一早就大力发展呢?

这里有一句话形容得挺贴切:氢能源是属于未来的技术,但永远只属于未来。效率和成本始终是制约氢能源发展最大的绊脚石。

首先,氢属于「二次能源」,在自然界中几乎没有天然存在,因此需要人为制造。

目前,天然气制氢中的甲烷水蒸气重整是工业上最为成熟的制氢技术,约占世界制氢量的 70%。这种技术成本相对更低,但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属于本末倒置,必然会被淘汰。

电解水制氢技术则是未来发展重点,这种技术相对环保、纯度更高,但目前成本是天然气制氢的5倍左右(主要是电费贵),目前我国来自电解水技术的制氢量仅为 4%。

氢制造出来了,还需要运输到加氢站对吧?

氢气储运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气态运输,一车氢气瓶子重量在95%以上,需求的氢气只有5%,而且不能长距离运输,效率低下;液态储运可以达到气态储运的10倍,但设备投资与能耗成本较高。如何在效率和成本之间平衡,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同样地,加氢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电动车的基础补能设施可以依托于现有电网搭建,找片空地就能成为充电站,成本不高。而加氢站可不是一回事。据了解,目前仅单座35MPa加氢站建设费用就高达1200-1500万元(约200万美元)。

补能站成本对比(单位:美元)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在建和已建加氢站共181座,在2020年国内建成的124座加氢站中,105座有明确的加注能力。我国加氢站布局数量最多的前三名为广东、河北和湖北,大型加氢站仍然匮乏。

而在美国,到2025年一共就只有约100座加氢站,其中95%坐落在加利福尼亚洲,显然这些加氢站都是加州氢能源政策所驱使建造的。意思就是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政府在这个环节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不然谁吃得消?

最后,就是氢能源乘用车的价格了。

尽管现代宣称经过20余年探索,已经将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成本降低近98%,但显然氢燃料乘用车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以NEXO为例,海外售价约合人民币37万元起,而丰田Mirai起售价为69000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0万元。相比同级别的电动车,可以说是毫无性价比可言。

综上所述,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补贴,氢燃料汽车的普及将寸步难行。

前景在哪?

今年5月,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公开表示:“氢能源汽车已被证明不是实现气候中和的解决方案。电气化已经站稳了脚步,虚假的辩论是无意义的,请相信科学!”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认可。这位狂人甚至表示:“氢能源汽车就是智商税。”

戴姆勒卡车的CEO马丁·道姆的言论则相对中和,他说:“在电池驱动和氢燃料电池之间,一定要找到平衡,电池和氢燃料,我们两个都要,因为他们都很有有意义,在不同的场景考量之下,他们花费不同的功效,找到那个平衡,并努力放大,才是最佳解决方案。”

抛开偏见,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未来在哪里呢?答案或许在To B端。

基于高能量密度的天然优势,氢燃料电池是商用车的最佳拍档。从需求端来看,燃料电池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是中重载卡车、长途客车,乘用车领域是大型乘用车。从供给端看,短中期内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应用场景,或是富氢地区的区域内应用;或是公路运输主干线的应用。

而现代氢能源战略的阶段目标同样聚焦于商用车。到2028年,现代旗下所有商用车均实现氢能源化。譬如基于XCIENT Fuel Cell打造的升级版车型,以及正在开发基于XCIENT Fuel Cell打造的牵引车,将帮助现代汽车进军欧洲商用车市场。

而在我国,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规划,我国将发展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作为整个氢能燃料电池行业的突破口,到 2035 年我国氢燃料电池车保有量将达 100 万辆。未来有望与纯电动汽车形成互补并存的格局。

也就是说在未来,纯电和氢能源是两条互不相干的技术路线,乘用车用纯电,商用车用氢燃料,两家各有所长,大家各取所需。

继续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
现代
汽车
电池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可发表评论

精选评论(7)

Mr Raindrop
2021-12-29

就喜欢你一本正经说实话的样子,抽那些氢能源才是最终方案的喷子的脸真爽。

点赞
回复
黄晓庆
2021-12-29

相当于汽油机与柴油机的互补[Emm]

点赞
回复
泽英
2021-12-29

汽油就挺好的。

点赞
回复
咖友2599850
2021-12-29

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技术原来这么牛!!

点赞
回复
Rodney·Feng
2021-12-29

安全又干净的可控核聚变商用化,带来的无限电能,才是最终解决方案。

点赞
回复
淡定了
2021-12-29

不是说欧洲正在研究空气中捕捉二氧化碳技术吗?已经证明可行,提取的二氧化碳经过处理变成燃料,还是可以用内燃机,完美!我觉得这才是出路。

点赞
回复
丁丁
2021-12-29

氢燃料电池也是一种增程式电动车。

点赞
回复
所属分类
行业评论
228图文 · 66视频
所属矩阵
大家车观察
244图文 · 1视频
本文作者
李浩贤
111图文 · 0视频
最近发表
财报观察 | 大众集团旗下十个品牌,谁最赚钱?
1天前
679
0
中国汽车出海 | 智利的车厘子,中国的汽车
03-15
1076
0
法系独苗,活过来了?
02-17
987
0
它全球销量第三,却拿捏不住中国?
02-03
1759
0
比亚迪是如何登顶的?
01-30
1402
0
研究完才发现,它的热卖并非偶然
01-20
1212
0
红旗也要All in ?
01-09
756
0
这就是百年林肯的骄傲
2022-12-21
874
0
距离燃油车被“消灭”,又迈进一步
2022-12-12
1317
0
这家新势力,倒闭比超车还快?
2022-12-09
1052
1
查看更多
合作: bd@djcars.cn
电话:020-84138316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和平路1号良仓新造创意园1号仓
如有问题,欢迎告诉我们, 问题反馈
2015-2023广州朋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工信和信息化部 | 粤ICP16009880号 | 视频备案0108283170590065